自2009年以來,中國無縫鋼管企業(yè)就開始頻頻遭遇來自歐盟、印度、美國和墨西哥等國家和地區(qū)的反傾銷大棒,歐盟是主要始作俑者之一。
雖然中方多次申訴,但按照歐盟2009年10月6日的裁決結果,最終對中國輸歐無縫鋼管征收了17.7%至39.2%的反傾銷稅,征收期限長達5年。隨后,無縫鋼管另一大出口市場美國又作出初裁決定,擬對中國產無縫鋼管征收11.06%至12.97%的反補貼關稅和32.39%至98.37%的反傾銷關稅。
這一稅率對中國企業(yè)來說偏高,中國輸歐鋼管數量也將大大縮水,而且鋼管型號較多,國外對中國產品需求量也很大,歐盟自金融危機來的一連串行為會招致更多國家跟風。
就在昨天,加拿大邊境服務署還決定對原產或出口自中國的鋼管樁產品啟動反傾銷反補貼合并調查。
歐盟對華進行反傾銷措施主要是因為中國和歐盟的原材料價格不同,算上人工等生產成本后,中國鋼管價格具備優(yōu)勢,而歐盟對華高性能不銹鋼管的傾銷則是惡意占領市場的行為。
與其他出口產品不同,鋼管是中國出口大頭,涉案金額多達數十億美元,中國商務部多次表示,中國鋼管產品對歐出口在某一時期呈現一定的增長態(tài)勢,主要是由市場需求決定的,不能歸咎于中國產品的傾銷。
薛金認為,在歐美國家頻頻提及“再工業(yè)化”的口號時,鋼管產品難免還會繼續(xù)遭到外國的各種貿易刁難,“中國制造”不僅需要時刻做好積極應訴的準備,也要拿起法律武器,保護國內的市場份額。
|